close

說到世界第一強國,大家可能會先想到偉大的美利堅眾和國,可如果說到互聯網第一強國,中國說自己老二,其他人真的只能捏老二自殺吧。燈不點不亮,話不說不明(不是這樣用的),讓我們先來看看幾個重要的數字先:

中國網民人口約7.31億,相當於歐洲人口數總量

截至2016年12月底,中國網民規模達到7.31億人口,普及率達53.2%,超過全球平均水平3.1%,超過亞洲平均水平7.6%,全年共新增4300萬網民,增長率6.2%。

手機網民占比達95.1%,線下手機支付習慣已形成 

截至2016年12月底,中國手機網民規模達6.95億,占整體網民比率95.1%,增長率更是連續三年突破10%。桌上型電腦跟筆記型電腦的使用率都因此開始下滑,手機不斷擠佔其他個人上網設備的使用。移動互聯網與現下經濟日漸緊密,2016年手機網上支付用戶規模迅速增長,達到4.69億,年增率31.2%,手機網上支付比例由57.7%上升至67.5%。手機支付向線下支付領域的快速滲透,極大擴增了支付場景,有50.3%比例的人於實體購物時,使用手機支付結算。喔!對了!在中國當乞丐,如果你想領先同業(就是乞丐中的乞丐),你可以考慮買一台智慧型手機,這樣你就能用QR code乞討,潮!!

中國互聯網上市公司數量達到91家,總市值突破五萬億人民幣

其中騰訊和阿里巴公司的市值總和超過3萬億人民幣,兩家公司作為中國互聯網公司的代表,佔中國上市互聯網企業總市值的57%。

中國企業信息化基礎全面普及,"互聯網"+"傳統產業"融合加速

企業的計算機使用和互聯網使用已全面普及,分別達99.0%與95.6%,相比去年分別上升3.8%跟6.6%。此外,在信息溝通互聯網運用、財務及人力資源管理等內部支撐類應用方面,企業互聯網活動的開展比例均保持上升態勢。更者,企業在線銷售、在線採購開展比例實現超過10個百分點的增長,分別為45.3%及45.6%。在傳統媒體和新媒體加快融合的態勢下,互聯網在企業營銷體系中也扮演日漸吃重的腳色,互聯網營銷推廣達38.7%。此外,六成企業建有信息化系統,相比去年提高13.4%。在供應鏈升級改造過程中,企業日漸重視並充分發揮互聯網的作用。

 

稍微整理消化了一下上面那些數據,就可以得出一個結論:"中國真他X不是玩假的"。

以往科技發展的中心都集中於歐美,但這幾年中國互聯網公司如百度、騰訊及阿里巴巴等,都紛紛投入億元資金於新科技的研發上,尤其是去年Alpha Go擊敗韓國棋王後開始引起熱烈討論的人工智能技術。美國白宮在2016年發布了兩份重磅報告:

這兩份報告詳細闡述了美國未來人工智能發展及人工智能將為美國勞動市場帶來的衝擊。

下圖為裡頭其中一張圖表,反映各個國家每年在"深度學習"領域所發表的學術論文數量,可以看出,美國雖是這一領域的先行者,但中國近年來的發展已超越美國。且這一曲線的迅速成長,顯示了中國這幾年於此一領域投入的心力。

 

到底中國在科技發展上為何會有如此大的動能,真的只是單純因為錢多嗎?New York Times於這一點發表了看法,其認為中國於人工智能發展的爆發,離不開體制的支持,中國領導人正積極思索,如何在下一波科技浪潮中具有競爭力。關於這點,中國中科院計算技術研究所智能信息處理開放實驗室的研究員史忠植表示,早在上世紀中中國開始"863計畫"時,就已包含了人工智能的規劃走向。"智能計算機系統"這個項目,就是在充分發掘現有電腦潛力基礎上,分析現有電腦於應用上的缺陷和瓶頸,用人工智能的技術克服這些問題建立起更為和諧的人機環境。近年來,在大力推動互聯網的政策基礎上,中國政府專門針對人工智能陸續制定了一系列支持政策。

2016年5月18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員會和其他相關政府單位發表了"互聯網與人工智能三年行動實施方案"。裏頭指出了人工智能領域發展的六大保障措施,包刮資金支持、標準體系、知識產權保護、人才培養、國際合作和組織實施。"方案"提出,到2018年,中國的人工智能基礎資源與創新平台、產業體系、創新服務體系、標準化體系應基本建立。當然發展快速是一回事,每件事都還是有他的一體兩面,在基礎研究上,中國就稍嫌匱乏,且受到研究經費限制,很多研究課題沒有取得理論上的突破,也沒有太多實際應用的價值。另一隱憂,則是中國投資人多數著眼於短期獲利,對於技術創新似乎無多大興趣,因此即使像百度這樣有著極大資源的公司,卻也無法像Google一般做出類似AlphaGo的技術,對於科技的發展多少會產生些阻礙。

 

[題外話,沒有孰優孰劣,但我想台灣政府應該認真思索國家這波科技新浪潮下的定位,前瞻下一波的趨勢,常常聽到有人在討論中國大陸光速發展的互聯網科技,台灣與期相比落後程度之多,但到頭來,我們還是得思考中國大陸或是歐美國家那些互聯網技術的應用,套用在台灣的情境下是否適用?當然,我是完全不介意明天行動支付就可以全台普及啦。]

新零售(最新的那種)

中國互聯網的成熟,也帶動了新零售的發展。2017年三月份,阿里巴巴旗下的阿里研究院,推出了"C時代新零售-阿里研究院新零售研究報告",全文共三十張簡報,從新零售的產生、方法論,一直探討到前、中、後台的資訊整合模式。可惜的是,在中國,新零售的概念並不像美國已有實際應用在整合線上、線下通路的成果(雖然阿里巴巴積極進行超商收購的布局),中國京東跟天貓都花了很大的金錢與時間在興建大型物流廠,旨在提供更便捷快速的供貨速度;反觀美國,電商巨人Amazon去年就宣布將於美國西雅圖開設全新無人超市"Amazon Go",店上運用的科技不是三言兩語就可以解釋清楚的,何況我也不是很懂,只知道其中包含了兩項專利技術:

      • 偵測物體互動和移動(Detecting item interaction and movement)
      • 物品從置物設備上的轉移(Transitioning items from the materials handling facility)

光聽名字就覺得很炫呢。

How About 時尚產業?

時尚零售也在去年開始出現重大變革:英國百年時尚代表Burberry的"see now, buy now"銷售模式,破壞重組了時尚產業的生產timeline,活用雲端科技及社群媒體進行營銷管理,打破了以往產業需要等一季以上的時間才能將秀上華服買回家的銷售模式;紐約時尚名所Rebecca Minkoff在兩年多前(2014)提出"Store of the future"的概念,於實體店上,配載熱感應晶片、Magic mirror等新科技,連結雲端資料庫整合進行大數據分析及店鋪管理;前一陣子,時尚電商Farfetch(2016年五月甫獲得一億一千萬美金的F輪投資,而他們只是個專做時尚精品的電商,最近更是開始籌備IPO)在倫敦設計博物館也推出了"The store of future"封測版,概念上類似Rebecca Minkoff的實體店,基本上就是大家在店裡擺個Magic Mirror,就可以自稱自己是最潮的新零售了。

 

當然新零售絕對不單單是裝一面魔鏡,或是設置一些熱感應,也不可能是裝一堆針孔攝影機就好了。消費者不會早上起來然後思考今天早上要在網上消費,或是晚點要去實體店上消費,重要的還是商業模式、物流、科技、跟營銷策略要怎麼達到全面性地虛實整合。中國很強,互聯網技術成熟度全球第一,但如何有更多創新的應用還是中國未來要面對的最大挑戰。(講那麼多中國好話,我絕對還是愛台灣的)

後記

你問我台灣該怎麼應對嗎?我只是來打嘴砲的。但其實台灣技術極好,中國美國有的技術,台灣幾乎都有,甚至很多中國高科技公司的要角工程師都是台灣人,但不得不說,政策面的影響還是很大的。要推動生物科技我完全是沒有意見,但是為什麼一例一休說上路就上路(沒要戰,純粹舉例),電商法可以拖十一年還沒修好? 然後,大巨蛋是要蓋還是不蓋?

 

 

 

Please follow up my wordpress!!

Please follow up my fanpage!!

 

 

 

 

arrow
arrow

    Nonner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